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社會實踐。多元參與】知識推車─閱讀e下 11/5活動集錦
發佈日期 : 2018-11-06

「地景」產「人文」─地質公園的在地故事  主講者:臺灣地質公園學會 / 莊勝傑 老師

地理是歷史的舞台,自然環境限制了人類活動,然從另一個角度觀之,卻也型塑屬於在地的人文活動,成為在地的特色與象徵,無可取代。臺灣豐富多變的地質地貌,孕育出土地上多元的族群人文,現有九處地質公園,分布位置從南到北,由西到東,地理區更是自山嶺到海角,遍及離外島,從產業、人力資源、語言、文化等,在在看出「本產限定,絕無分號」的獨特性。在時代與環境變遷中,看似將流逝於變遷洪流中的在地人文,社區如何守護,進而發揚。不同的環境經驗的地質公園社區,透過交流互動,彼此學習與欣賞,共同成長。
 
學生心得
 
土木工程學系/馮登然
這次很榮幸能夠參與本次2018的地質嘉年華活動,也擔任了活動間的小幫手。要上台演講以及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要說的有內容和沉穩,不失專業的內容下又帶點輕鬆幽默感,才是件需要去練習的事情。莊老師在演講過後也跟我們聊了許多,覺得能夠把興趣結合在工作之內,有時候壓力來了想一想自己的興趣所在,笑一笑就沒事了,我相信很多人還做不到呢,莊老師真的厲害!
 
土木工程學系/鍾承哲
關於這次知識推車─閱讀e下講座,講師由故事的內涵,引申到生活之中。甚麼是故事?要有的人、事、時、地、物…等,最重要的還是「人」;沒有人類的想像力,沒有人們的浪漫編劇,再怎麼特別的地方,也只是風景,而缺少文化。經過這次的講座,我也才開始注意到關於地名與當地文化的重要相關聯,像是「燕巢」這個地名,原來是從鄭氏時期,駐紮屯墾的原因,從發音而來的;而像是野柳地質公園區的「野柳」,原來是西班牙人所謂「惡魔岬」,也有說法是平埔語的相關發音,甚至有說法是被野人給柳去的說法,非常有意思。對於地方上的歷史小故事,變得更有興趣,平時或許不會去注意到的,小細節也是大學問。
 
土木工程學系/吳孟德
聽完這一個小時的課程,讓我對高雄燕巢和野柳有更深的了解,一南一北、一個靠山一個靠海,兩個截然不同的地質、人文,每個不同的地景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覺得很寶貝,因為這裡有了人,所以才會讓這個地方擁有說不完的故事, 11/11的地質嘉年華路跑活動在高雄的燕巢,讓我更期待這次的活動,因為對燕巢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才會有更多講不完的故事,而且這次是扮演報導者的角色,有別於以往是個活動參與者,這次則需寫心得,融入活動中,撰寫報導,既讓我期待又害怕受到傷害。
 
食品科學系/楊晴宇
「地景」產「人文」,因為臺灣有豐富多變的地質地貌,才能孕育出土地上多元的族群人文。有趣的地名,使人更有興趣深入瞭解此地的風景人文,以及背後的歷史故事,在今天的課堂裡,認識了許多地方,像是野柳和燕巢,在時代與環境變遷中,看到他們如何守護,如何進而發揚,短短一個小時的講習彷彿自己也走了一回歷史。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盧韋伶
我們認識地質的方式很多都是由這個地方是由甚麼組成以及是因為甚麼自然因素而造成這些地質的獨特長相,但這次上課的方向卻是透過地質與在地故事的結合,讓我們在學習當中還能了解到個土地的歷史與故事,也更清楚的知道了一塊土地上的發展與未來可能的成長方向,也學習到了用一段故事來行銷的方法,比起死板板的文字,更能帶給人一種溫度和感動。
 
土木工程學系/簡思維
感謝莊勝傑老師與我們解說,善用人文的情感抒發地景的美為何如此有效,為何藉由人獨特的想法將地景以故事、神話或傳說等方式傳播出去推廣效果是最吸引人的,而此次地景推廣主題「燕巢」就是很好的範例,當地雖然擁有跟月世界一樣的地景,但在地居民發揮創意,創了一些知名景點,好比:新養女湖、太陽谷等為高雄燕巢區留下佳景。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
Voice Play
更換驗證碼
申請表下載
臨時閱覽證申請